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正文

【湘潭日报】为学生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湖南工程学院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夺得3项特等奖
作者:肖中华   发布时间:2025-11-13    摄影:    来源:湘潭日报    编辑:新闻中心

湖南工程学院参赛学生代表(左6)在颁奖现场。

本报记者 肖中华

近日,一条获奖消息在湖南省高校圈引发不小震动:在刚刚举行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湖南工程学院夺得3项特等奖,其中一项是湖南省高校在主体赛道获得的唯一特等奖,另两项是“揭榜挂帅”擂台赛道特等奖。这一战绩以“腾空翻”的方式刷新了该校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20多年来,该校在该项赛事获得的最好成绩是二等奖。

本届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比赛吸引了全国2700余所高校、300余万名大学生报名参赛,申报作品超过40万件。经层层选拔,最终来自472所高校的1283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大赛评选出主体赛特等奖96个。比赛结果公布后,湖南工程学院参赛师生用“惊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科普宣传触发设计灵感

面对这份战绩,湖南工程学院确实有值得高兴和骄傲的理由。“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历经30余年的发展与积淀,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广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之一,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比赛成绩已成为高校学科评估与综合排名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高手云集的“华山论剑”中,“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的数量超过了许多“双一流”大学,湖南工程学院这一“腾空翻”的挑战功夫又是如何练成的?

11月12日,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到湖南工程学院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

这次湖南工程学院“挑战杯”主赛道特等奖的参赛作品为《智语手套:基于自供能与柔性传感的手语高精速译系统》。刘定阳、杜凯文、蒋杰、李其衡、黄星月、陈壮志、何湘瑾、曾晗8名参赛学生都是本科生,可以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邹鸿翔向我们现场演示了这款手套的神奇之处。人戴上它,能将肢体动作转换成声音和信号:声音能面对面听到,信号可远距离传输和接收。

该项目第一指导老师王高升透露,项目设计意图和灵感来自学生进社区的科普宣传。作为湖南省科普基地,湖南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到乡镇村组、街道社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宣传。两年前,学生在湘潭县易俗河镇一社区进行科普宣传时,发现有聋哑人跟人交流特别困难。“能不能设计一款装备,把手语动作精准转换为语音或文字?”带着这个疑问,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启了研发、创新之路。

“首先考虑过设计一款特殊眼镜。但眼镜在一对一交流时没问题,但在人多的场合信息辨别就不那么精准了。后来经过指导老师的建议,我们便决定设计一款智语手套。”主要参赛队员、机械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刘定阳介绍。

设计灵感很温情,获奖刹那很荣光,但研发、备赛的过程特别艰难。“在安装、设计传感器时,首先使用的成品传感器反复试验了一个多月,效果还是不理想。后来通过创新改为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效果顿为改观。”刘定阳说,“比赛前几天修改材料,大家几乎没怎么睡觉,但干劲十足!”在机械工程学院科研育人智创实验室,参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工作到深夜是常态。实验室的灯光同室外木鱼湖公园上空的月光和星光交相辉映,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学校助攻学生创新创业

湖南是全国有名的制造业高地,这让身处其中、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湖南工程学院如鱼得水。在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湖南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进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和用人需求,让学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和锻炼。去年刘定阳等学生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湖南卫视《创业有得聊》的访谈节目。那次经历不仅很好地提升了他的台风和表达能力,还让这个项目经知名企业创始人的指点日趋完善。

这个项目还得到了业界知名专家的赏识。作为邹鸿翔在上海交大读博时的“师公”、上海交大讲席教授孟光,看到自己学生的学生所带的团队这么热衷科研和创新,特感欣慰。在项目开展真实测试时,他特意来到现场,围绕使用者体验、改进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还提供了书面推荐书:智语手套项目团队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的创新应用突出。其柔顺手指发电自供能系统意义重大,开创了智能穿戴设备能量供应的新范式,摆脱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为设备持续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独立性与实用性。

天道酬勤,创新出彩。“候场时,左边是同组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右边是同组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生,确实有点紧张甚至心虚。”刘定阳跟我们分享了参赛经历,“但在现场展示时,我们越来越自信。最终凭精准性、自供能、耐用性等核心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以及‘源自生活、富有人文关怀’等特点,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认可。”

“从大一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了创新创业离不开平时的实践,离不开火热的生活,离不开吃苦耐劳的精神,更离不开团结协作。”刘定阳表示,“我最大的心愿是经营好自己的公司,将团队研发的产品尽快落地,帮助聋哑人等特殊人群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这是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链接:https://xtrb.xtol.cn/xtrbpc/content/202511/13/c136043.html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湖南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