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English
媒体聚焦

首页 - 媒体聚焦 -正文

【中国教育报】湖南工程学院 “新工科”:探索产教融合机制路径
作者:陈岳堂   发布时间:2020-11-23    摄影: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新闻中心

湖南工程学院开展工程教育近70年,积淀深厚,应用型本科定位准确,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学校传承湖湘之地淳朴刚毅、自强不息的传统品格,坚持“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上下求索,砥砺前行,人才培养和办学水平一直处于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学校着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且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办学质量与水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成绩背后是学校为适应新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工科人才的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探索“政校企”的“三维协同”和“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通”产教融合新机制。

新工科建设是基于我国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和立德树人新要求提出的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建设新工科关系到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产教融合是新工科的基本内涵,深度产教融合是新工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新经济形态下,湖南工程学院在学校定位与内涵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校企互动机制、学科建设、学校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卓越计划

引领应用型人才培养

湖南工程学院2000年升本后,在全国较早确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践行“实践育人”理念。2010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门首批进入“卓越计划”的全国12所一般本科院校之一。学校“卓越计划”工作入选2010—2012年“卓越计划”工作进展报告十大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2016年,学校被选为“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8年获得连任。2017年5月,学校承办了“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是继“复旦共识”和“天大行动”之后,地方高校主动应对新工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的探讨和交流,浙江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10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参会,形成了“湘浙倡议”。2019年,学校被推举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协作组副主任单位。

作为首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湖南工程学院十年磨一剑,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及工程素质,在成就卓越人才的同时,彰显出学校卓越的治学能力。学校高度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对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整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注重教师的“第一资源”作用,按学历与专业实践经历并重、专职与兼职并存、教学与科研并立的原则,建立了一支具有工程经历和行业背景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度注重“实践育人”,在与近300家大中型企业携手构建了“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三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群、两个国家级别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国家级别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特别构建了以“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准员工化”为内涵特征的“入企学习模式”,全面激活了学生的“应用潜能”。

“卓越计划”实施以来,其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满意率超95%;学生获批省级以上科创项目近200项,在省级以上大学生科创竞赛中获奖300余项。与此同时,学校的“卓越计划”教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改优秀案例;两项实践成果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其中“理念引领,模式创新,机制保障——地方院校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一等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5个试点专业获批国家级别、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产教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在实施“卓越计划1.0”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改革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与行业企业协同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

通过校企共建人才培养共同体,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好,供需比例达1∶3以上,连续3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近5年,学生获批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80项,获省级及以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奖励295项,其中,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家级别一等奖15项、湖南省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制造等省级一等奖43项。

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为引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创新能力得到了良好体现。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对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进行顶层设计与归口管理,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践布局上,学校系统构建了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主体、各二级学院专业类“双创”教育中心和基地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发展格局,不仅为大学生创新、创意、创造、创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力地促进了校企合作、实践育人。现如今,学校的“‘双创’孵化基地”不仅成功立项湖南省“双创”示范基地、省教育部门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科技部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还同步建有部省共建大学生创新教育智创实验室和湖南工程学院创客空间;23个省级“双创”平台,覆盖11个教学单位;与湘电集团等数十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25个国家级别、省部级实践教育平台、教学实践基地,不仅实现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更有力有效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2016—2019年,学校本科生获批国家级别立项48项、省级立项155项,推荐湖南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菁英培育计划项目6项;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别奖励171项、省部级奖项647项;并涌现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大奖专业户”宋永攀、设计艺术学院“举起镜头 记录青春”的毕业季策划团队辛巴影像屋、机械工程学院“让视频转着看”的“哦买嘎科技”刘川枫团队、受投资机构青睐的管理学院“轻享校园团”等众多创新创业典型。

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业服务三湘行”等大型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社团,举办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校园内的“双创”氛围活泼热烈。

多途径的产教融合方式,构建了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共赢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链融通

推进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为了更好地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新路径,推进“政校企”的“三维协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融通”,开展“政产学研用”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汇聚地方政府部门、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促进“四链融通”。

一是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政策引导。先后制定了《产教协同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实施方案》《关于推进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方案,引导和推进学校产教融合工作。

二是紧密对接区域和行业,优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体系。主动对接省内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针对“长株潭经济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支柱产业,“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重点建设8个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形成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等优势专业群。进一步优化工科专业体系,为打造长沙“创新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造谷”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依托优势资源,跨学院、跨学科建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3个新兴工科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是2019年湖南省仅有的一个专业,也是全国35个获批建设的人工智能专业之一。同时,加快传统工科专业改造,按照新工科要求和专业认证标准优化了26个工科专业培养方案。

三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一步推广“卓越计划1.0”改革成果,深入探索“一个核心、两个主体、分段递进式”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等企业学习方式。对8个卓越计划的专业,重新制定了培养方案,增加了“互联网+”和“智能+”的新教学内容,在新技术企业学习的新要求,跨界融合、技术复合的新目标。落实“学生中心”理念,组织实施“卓越计划2.0”,深化工学结合,不断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科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全覆盖,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四是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搭建“四链融通”实践创新平台。与地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搭建了一批共享型实践创新平台,校地共建了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联合实验室,建设了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级实验实践教学中心、20个共享型实践创新平台。与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校企协同建设了“湖南工程学院—吉利汽车机电产业学院”,与湘潭市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多主体协同建设了“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产学研项目逐年增加,合作成效显著。2017年,学校与企业签订横向合同105项,经费1400余万元;2018年,新增横向科研项目177项,经费3000余万元;2019年,新增横向科研项目475项,经费14000余万元。近3年转化科技成果33项,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

五是积极推进专业认证,建立质量评价的新标准。以实施“卓越计划”为契机,按照专业认证标准修订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认证推进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成为湖南省新建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2018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通过了专业认证。截至目前,学校有6个专业的认证申请被受理,两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

“三维协同 四链融通”产教融合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也是教育部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放眼未来,学校将以“对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开展新工科建设为抓手,以实施“卓越计划”升级版为路径,坚持开放办学模式,整体设计产教系统性融合机制,用“亲产业”的行动提高产教融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力求突破机制瓶颈,构建起适应地方高校产教协同培养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开放、融合、协同、共享、共赢”机制。

(湖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陈岳堂)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0-11/23/content_587145.htm?div=-1

分享到:  

最新新闻

  • 湖南工程学院微信公众号

地址:湖南省湘潭市福星东路88号   邮编:411104

湖南工程学院 201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湘教QS3-200505-000062 湘ICP备14008333号-1

湘公网安备 43030402000118号